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动态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人文社科学院  许佳强

  去年看了电影《中国机长》,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一架飞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赞美了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中国机组人员。影片临近结尾时,著名演员张涵予扮演的机长一口气讲出“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给每一位观影者莫大的启迪。
  今年4月14日,在民航局召开的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表示,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切实增强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全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为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贡献力量。
  “敬畏”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孔子曾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敬畏”,畏天道、畏人道、畏地道。从石器时代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到王朝时代对文化和权利的敬畏,直至如今人民对科学和民主的敬畏,我们正在这样的一条对自然和人类敬畏之路上不断丰满。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对“三个敬畏”的理解如下。
  敬畏生命,今年6月份,我国多地出现汛情、台风等自然灾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这就是“敬畏生命”的真实写照,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极其重要。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而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遏制住了疫情蔓延的势头,使防控走向常态化。全球很多国家疫情蔓延却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生命,生命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显得特别渺小无助。中国抗疫并没有什么捷径,我们靠的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是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呵护、教育每一个生命。
  敬畏职责,教师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育人使命,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举足轻重,必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才可能干好自己的事业,才可能不辜负光荣的使命与重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需要履行的职责,它是教师行为的导向,每一位教师都要沿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正确前行。教师的职责简单来说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想要做到这些却并不简单。面对职责我们从不敢懈怠,贯彻执行教师职责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低职业要求,但也需要每位教师的全力以赴。我们要对自己的课堂严苛要求,精益求精,要发自内心的敬畏教师这份职业,敬畏三尺讲台,永远对课堂保持严谨和谨慎的态度,敬畏职责,敬畏讲台,敬畏课堂,做一名对学生、对课堂负责的人民教师。
  敬畏规章,川航3U8633之所以能安全返航,除了机组成员的临危不乱、坚韧不拔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凭着背后日复一日、成千上万次严格规范的专业训练形成的技能。这就是对规章的敬畏,机组人员对飞行技术的日常操作铭记于心,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规章怀有敬畏之心,要熟识国家教育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外,更要努力践行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底线,修炼道德情操,完善人格魅力。教师敬畏规章还要有服从意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是加入了教育这个大家庭,我们的成功需要团结协作。工作中服从、尊重学校的决定和安排,不赌气、不任性,要有全局观念,会换位思考,审慎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