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总)支部:
为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共青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0年9月14日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深化学校
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和重点难点问题,共青团中央、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要求,落实共青团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切实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深入贯彻共青团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的突出问题,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师生的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构建科学的共青团工作体系。发挥共青团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航强国事业接班人培养工程中的生力军作用,服务引领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章 深化改革措施
第三条 改进政治教育机制。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青年政治骨干。把推优入党作为高校团组织履行团的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 规定,推动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工作机制,使经过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的团员比例达到 60%以上。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实践导向,引导青年政治骨干多吃“粗粮”,深入社会基层学习锻炼;“青马工程”学员中学生团干部应占 60%以上:适当吸收学生会、学生社团骨干和表现优秀的党员或团员,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学员严格淘汰。
第四条 健全实践教育机制。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衔接,创新团员服务社会的常态化方式和载体,引导大学生团员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社会化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和全体公民中彰显先进性。突出“三下乡”、“返家乡”、志愿服务等工作项目的教育功能,组织大学生团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全覆盖。主动融入地方区域化团建工作,建立大学生团员向社区(村)和“青年之家”报到工作机制,面向群众开展服务,引导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团员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社区报到等社会实践表现应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团内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团员彰显先进性的鲜明标志。
第五条 改进组织运行机制。突出团支部在班级团员青年思政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中的引领主导作用,共青团员评奖评优、推荐举荐等须经支委会通过,团员大会决定。完善支委会和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实施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持续开展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激励先进支部,整顿后进支部,未达标的团组织及其委员不能参评团内荣誉。团委协助党委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人员的遴选把关和日常教育,严格管理监督,严肃述职评议制度,优先推荐班级团支部委员担任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和学生会工作人员,从骨干力量配备上保障团学组织形成合力。
第六条 创新组织动员方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把团的组织生活与学业进步、实践锻炼、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探索组织生活新模式,提升组织生活的时代性。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发挥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政治人才举荐的积极作用,推动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全覆盖。提升团组织活动质量,突出“团”字号、“青”字号品牌的育人功能,扩大团组织活动的参与面,使更多青年师生在团的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第三章 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七条 加强党建带团建,推动团建促党建。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党建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院级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占比例不低于10%。将“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党员发展规划。安排一定额度的党费,用于共青团组织“推优”工作。学校党委每年至少一次研究共青团工作专题会。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完善学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组织确定校院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第八条 健全指导落实机制。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将党建带团建纳入教育督导内容。落实教师团干部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政策;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制度,落实全团“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要求,密切团干部与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的直接联系;健全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协助做好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的联系和帮扶,促进困难学生素质提升,引导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深化学生会改革,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学生会改革,制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明晰组织定位和职能,不断优化组织体系、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切实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优化学校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
第九条 改革团干部配备和考核制度,建立述职评议制度。校团委书记每年向上级团组织述职。完善团干部讲团课制度,教师团干部每人每学期讲团课不少于2次。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构建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配齐配强校团委班子,设置专职书记、副书记,选拔挂(兼)职副书记充实团干部队伍。
第十条 强化工作支持保障。支持团组织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改革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团内民主,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工作协同,发挥其在研究决策重大问题中的作用,从而保证共青团多校区运行的工作实效。完善项目化工作机制,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向基层倾斜,实现团内重点工作以可度量的项目在学校落地。
第十一条 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坚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创新实施以“主题团日”为载体的日常思想教育,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定期发布教育主题,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六节一日”精品文化活动为平台,创新开展各类形式新颖、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大型思想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格局。结合青年学生在网络聚集的特点,抢占网络阵地,创新内容和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进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团属新媒体建设工作,整合校团委所属各组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实现校团委所属组织信息发布联动化,为网络共青团建设注入动力和活力。依托“青年之声”平台,把“青年之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实现“青年之声”与“航院传媒”团属官方微信、微博优势互补。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依托网上平台逐步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推动新媒体中心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实现工作联动。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制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团属新媒体管理办法》,持续完善团属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网络阵地和新媒体矩阵群,强化正面舆论引导。
第十三条 从严治团,从严管好团员队伍。严格团员发展,发挥团员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和凝聚作用。广泛开展团员教育实践活动,坚定团员的理想信念,申请入团青年参加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每年集中开展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评议结果作为团内表彰、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细则由学校团委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