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一新生入学期间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人:学生处心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12
 

离开父母,离开家,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在这之前。驾驶他们的避风港,父母是他们的军师谋臣。可是登上驶往异地列车的那一刻,他们就必须开始自己迎接挑战,自己指挥人生。而年轻、稚嫩的他们,是否可以丛容的应对新的挑战,熊否适应新的环境?这对他们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都有这深刻的影响。本文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丛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了解大一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状况,并据此进行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促进大一新生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享受大学自由的同时掌握好专业知识。

前言

本调查所说的心理适应是指:来到大学校园以后,在心理和思想上,对自己所在大学的认识和接受情况。大一,是由中学生活向高中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同学们必须转变生活和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从心里接受新的学校和生活、学习方式,从思想上承认自己所在院校,积极的融入新的环境,才能适应新的大学生活,轻松的学习,在大学的校园里过的充实而又快乐。

一、调查过程综述

研究意义:了解大一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从而分析这些困惑产生的原因,从各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适应措施,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更快、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调查选址:本次调查选择的是黄石市高等院校的湖北师范学院

调查方法及对象:本次调查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个院的90名同学。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主要有两个途径所得一一问卷调查所得、网上查找所得。调查问卷有调查队员进行核对后利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部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对生活环境的改变能从容接受,对所学专业也比较满意。很多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也表示会培养兴趣,好好学习。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中遇到问题,很多同学选择自己解决,独立意识很强。他们中的大多数与室友相处和谐,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对室友的过错能够给予很好的谅解。但是,仍有很多同学对新的环境不能适应,存在一些心理困惑, 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克服。

()生活方面

(1)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在心里认为现在的学校环境太差,跟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的太多,从而在心里对新的生活环境存在排斥心理,不愿意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有的同学甚至对自己所在院系不满意,认为院系的设施不完备,院系的老师不好,同学不好接触,用挑的眼光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无法融入新的环境。

()学习方面

第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很多同学的专业都是被调剂的,大多数被调剂的专业没有自己所报的专业就业形势好,专业知识也相对难学一些,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这让想要花更多心思在其他事情上的同学不愿意接受。因此,对自己所学专业很排斥、很挑剔。

第二,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分配。面对大学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很多同学无法适从,突然之间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怎么过,不知道空闲的时候自一己要做些什么,面对更多的时间,有的同学完全放下学习,整日沉迷于网络世界,与陌生人闲聊,与游戏共舞,或者将精力放在逛街上,闲时就陪同学穿行于各种服装店、饰品....有的同学将重心转向工作,整天忙碌于各种组织和社团事务,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却无所获,最终时间都荒废了。但是,想到考试,想到学习,又十分担心却不知如何转变。

第三,对大学生活失去目标。很多同学在高中的时候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美好梦想,也有清晰的目标。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就将自己从内到外彻底的放松了,对学习没有兴趣,虽然面对很多新鲜事物,但是仍然不能产生兴趣,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大学会如何度过,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很迷茫。

第四,对未来充满困惑。在高考之前,广大同学学习都有一个明确目标——考入大学,最好是自己心仪的大学。但是,一进入大学,面对周围的芸芸众生,面对更多的自由和可支配时间,关于未来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而且没有了老师的督促,父母的噓寒问暖,面对如今花花世界的众多诱惑,一不小心就沉沦了。由调查显示,近30%的同学进入大学后,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思想上的松动,让一些初次离家的同学们,彻底失去了方向,想要开始认真学习,重新回味一下高中的生活。可是,再也做不到将全部的心思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最后,专业知识一点没学到,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社会对大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同学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之路,何去何从,也成为他们忧心忡忡的严重问题。

()交往方面

(1)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部分大学生既不愿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的心迹又迫切需要与人交往,常常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绪。一些同学,由于年轻气盛,常常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无论什么都要争辩得清清楚楚,让人难堪。也有一些同学,刚入大学时,对别人都非常热情,但由于生活方式、为人准则,方式不同屡遭打击,甚至经常遭到别人的冷眼。一段时间以后,自己也疲惫了,再也不愿意主动向同学们敞开心扉,将所有的感情独自存放在心里,宁愿一个人待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享受着独有的自由与惬意。还有些同学,因为第一次离家很远, 所以虽然远在异地,仍然对家人,对老同学、老朋友很依恋,虽然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当自己遇到事情,受到伤害时,依然会选择向在远方的他们吐诉,向他们寻求安慰,甚至解决建议。这样,就将身边的同学锁在自己的心门之外,让身边人无法看到他们的内心,无法了解他们。更不知如何接近他们,常常让身边的同学感觉累而不愿意试图与他们拉近距离,使自己与同学们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2) 与室友相处很累。由于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少经挫折锻炼。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在无意中伤害室友,引起同学之间的不和;有时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共同完成一件事时常常引起意见分歧,伤害同寝室同学之间的感情;有时也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时间安排上和做事习惯上存在差异,引起矛盾。

(3)不知如何对待恋爱。

处于花季的大学生们对恋爱有着各种期待和幻想。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同时也因为身在异地,同学们特别希望找到一个愿意为自己付出,愿意让自己依靠的异性,拥有一份向往已久的爱情但是,当真正可以放开心思去谈场恋爱的时候,许多同学在自己应该与异性保持多远的距离的问题上,反而迷茫了:有的同学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突然间不知如何与他()相处了,常常不知所措;有些同学甚至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生活方式,把他()做为自己的中心,陷于爱情的旋涡中不能自拔,最后失去自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同时学业也一塌糊涂。

三、对策建议

()大学新生应如何从自身解决这些问题

1、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方式

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或许你的学校并不美丽,但是学校很幽静,很多羊肠小道是你曾经向往的,不是吗?或许你的学校有很多楼宇看起来很破旧,但是他们的结构设置很好,很方便,不是吗?“既来之, 则安之,用客观的眼光去审视你所处的环境,用一颗积极的心去适应她,用一颗欣赏的眼睛去审视她,你会发现,你所在的校园也是很让人憧憬的。要正确区分大学和中小学的区别,认清大学生活方式的特点,让自己从思想上步入大学校园。其次,学会分清主次轻重,提高自觉性,增强自制力。学会理智的驾驭生活逐步熟悉生活环境,调整生活内容,改变生活方式,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生活的主人。努力创造条件形成有张有弛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学习生活与休息的和谐统一,从而过好自己的生活。对于那些急切想要快点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要端正自己的认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适应期也不一样,只是你的适应时间需要的多了一点,在适应的过程中学到的更多了一些,这样,跟其他同学比起来,实际上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不必担心,你需要的只是跟自己对照,然后不断的鼓励自己前进。

2、正确的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正确审视自己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方法。在跟身边的同学比较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过分的夸大;看到别人的优势也不要过于自卑。个人的起点不同,成长环境有异,存在着领悟早晚,能力强弱等众多方面的差异,所以不能期盼着我们都会有同样的辉煌成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在这个世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任何人都不可能取代别人,别人擅长的也许你很困难,而你所拥有的别人一辈子都得不到。所以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规范别人,正确的给自己定位。

3、正确的审视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形势

笔者认为专业没有热门与冷门之分,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认真全面的学习和专业相关的知识,那么即使别人都不报的专业或者市场需要人才很少的专业,对你来说,就业永远都不存在问题。相反,如果你选报大多数同学都争着抢着报的“热门”专业。可是,你对它没有丝毫兴趣,或者,换个角度,因为大家都报这个专业,常常学的很累,可是你又表现的很平庸,如此,你的就业依然是个大问题。因此,被调剂专业的同学们,要尝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首先,专业被调剂,说明你的分数真的不占优势,能力不够,真的投入学习的话,自己会很辛苦。其次,专业之所以被调剂,是因为报的人太多,竞争太大。如此想来,你会觉得自己会幸运很多,至少,不用为了那仅有的就业岗位,在那么多竞争者中,苦苦挣扎。而如果,自己可以在现学的的专业方面多花些心思,有所造诣。那么,自己的未来或许会光明更多。所以端正心态,努力培养兴趣,开始对现学专业的认真学习,在现学专业知识方面多花点心思,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未来一样可以很辉煌,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很满意的。

4、改变人际交往理念

不要再将你的心只向着你的家人、老朋友敞开,也尝试去接纳你身边的同学们,改变人际交往理念,给自己也给身边同学一点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去了解你、接受你。

明确认识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也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那样建立起来的感情是不能很牢固的, 端正心态,对朋友的占有欲不要太强,你可以选择把你的秘密毫无保留的告诉你的朋友,但是不要强迫你的朋友也对你完全敞开心扉,要知道无论多么亲密的朋友,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你不可能完全拥有这个空间,当然,别人也不能。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你不可能强迫他们的圈子只有你,甚至,你也做不到自己的圈子只向着一个人开放,不是吗?不要对你的朋友要求过多,那样只会让彼此都觉得累,要知道过高的要求别人就等于独立自己,如果一个人要求与他交往的人都像天使一样纯洁,他就只能与上帝一起生活了。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将心比心,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当然也不能无原则的无限退让,很多同学一下子就把心彻底掏给了别人,但往往适得其反,既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可能得到一些冷嘲热讽,失去尊严。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所以同学们不必刻意寻找知心朋友,要充分认识到人都不是完美的,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严于律己,你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得到很大改善,你会发现,身边的人也可以让你的心暖起来.

5、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爱情,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当然要区分友情和爱情的区别.要明确异性朋友与恋人的区别。友情和爱情最大的在于爱情具有排他性,有一个或几个异性朋友对我们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给子我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当然,异性朋友在彼此深入了解后也可能发展为恋人。

要谈一场恋爱,首先要明白,爱本质上是给予,是需要双方为彼此都付出的,只有一方付出的爱情是不长久的,时间长了只会让付出多的一方觉得累。爱是平等的,为了爱情而牺牲,甚至迷失自我,这样只会让你的爱很廉价,很脆弱,不堪一击。爱是快乐的,在爱人的过程中享受被爱才是幸福,不要去计较的太多,计较的多了,只会让自己痛苦。对于爱情,你若能很好的控制节奏,让它不影响你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以激励彼此,如果有缘可以恋爱;但是若你连自己都无法把握,无法理性地处理所谓恋爱,那么笔者建议谨慎而行,切忌用玩的心态对待恋爱,那是一种对大家都不负责的行为,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

6.对未来充满希望,但不盲目幻想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校园形成冲击,学科差异导致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冷热升沉,导致现在大学生压力增大,很多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始担心。虽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整天整晚沉迷于对未来的过分幻想或担忧中那样就只能打乱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了,毫无意义。

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可以向老师咨询看能否调换,如果不能,就先塌实的学好现在的专业,说不定你会逐步理解它并慢慢喜欢上它,也可以在以后继续深造的时候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无论怎么打算,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扎扎实实的学习,为未来自己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打好基础。

幻想对我们的未来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关于未来我们可以设置一系列可以实现但又有一些挑战性的目标,包括大目标和小目标。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逐步实现大目标,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生涯做一个规划,综合发展。

另外,我们除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的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更好地指导我们走向未来。

()学校其他各方应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面对众多迷茫和困惑,-方面学生要自己不断努力去调整,同时也还需要学校等其他外在环境给子帮助。

1、 学校方面

第一,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包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入学初期便对同学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理适应新的环境.

第二,建立心理咨询办公室,并常年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当同学们在生活或学习上有了疑惑,老师们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解析,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第三,建立一些相应的社团。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社团,比如心理协会等等,通过社团活动的平台,以多种方式长期向大家宣传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同龄人的交流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可以使宣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与丰富化.

第四,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多开展一些交流性的,娱乐性的或其他的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的心态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也给学生们更多互相了解的机会,认识并了解身边更多的人,扩大学生们的交际范围,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

2、从身边的人来说家人可以在一定时期适当地多与孩子联系,比如入学初期,多跟孩子沟通,并适当给他们一些关于生活方面的建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学长,学姐.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多去大一同学们的宿舍看看,或者经常与同学们坐在一起聊天,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提出一些建议,减少他们的失落、孤独感和迷茫感,尽快地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班主任、辅导员也可以经常与同学们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3、社会方面

首先,积极发展社会经济,完善各种社会制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

其次,多组织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师进校园,以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大学生们进行开导,更有说服力的去影响同学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并度过大学生活。

四、结语

大一新生,初次独自远到异地读书,心里必然有很多困惑,以上是我对大一新生心理状况的一些了解。我相信通过学校、大学生与其他各方的一起努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将逐步不成问题。我也希望,广大同学能主动适应环境,正确的审视自我,合理处理各种人际交往,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去未来,走向成功。

——吴永燕

——百度文库

020-86123123(机场路校区)020-86122104(白云机场校区) 020-86700085(花都赤坭校区)
copyright © 2015 民航心理在线 技术支持 广州联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