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校区就业工作拉开帷幕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
10月10日至10月14日,飞机维修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正式拉开帷幕。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海航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应邀参加校园专场招聘会。学校招生就业处赖赛珍处长、飞机维修工程学院相关领导亲临招聘会现场,并与毕业生和招聘企业领导交流、座谈。
根据学院领导部署,我院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企业的招聘工作。在前期招聘信息发布、组织报名、面试组织、交通餐饮保障等方面,我院指定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学生就业服务志愿者的作用,热情周到保障招聘会的顺利进行,深受企业领导好评。
为适应企业人才招聘新要求,今年年初我院就启动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截止目前,我院共接待25家次企业来校招聘2017届毕业生,1300名毕业生中已签约822人,签约率63.23%,创历史同期新高。根据我院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将有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福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东海航空有限公司、瑞丽航空有限公司、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陆续来校招聘。对比往年同期,今年我院就业形势呈现企业进校早、学生心态好、老客户稳定、新增长点明显等喜人势头。
从整个招聘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在学院为其搭建的校园招聘平台上实现了良好的沟通,很多毕业生通过招聘会找到了满意工作。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继续为民航企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图片新闻
10月1日至7日,学校团委、校级学生组织、二级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在机场路校区、花都赤坭校区、白云机场校区分别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庆七天乐”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伍雅丹/陈群辉 摄影报道)
初入广航,别有滋味
16级运行2班 李欣桐
在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后,怀着还沉浸在长假中的喜悦和初到新环境的兴奋,我走进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航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热情又团结的大家庭,令我刚踏入大学大门的学子,感受到了来自广航大家庭的温暖。新开学的校园,不乏学长学姐在辛勤地帮助我们这些新生指路、解答,令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这即将来临的一切,对我们新生来说都是带着好奇而又小心翼翼。
但这初入大学的感觉,五味杂陈。
在高考后漫漫长假中,脑海不停幻想着大学生活的种种,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但当我终于踏入了广航这所大门之后,看到了众多社团,学生会,课表……我又不禁感到有些迷茫,不禁开始思考,我来到了这么优美的学习环境,开始了这么美好的大学生活,我究竟有哪些目标要去达到?有何方向要去前进?这初入大学的滋味,酸酸的。
经历漫长旅途的一天,来到广航这所美丽的校园,搬着重重的行李,一步贴着一步地踏上干净的宿舍楼梯,仿佛尽头充满着通往新世界的光,但这小脑袋却不禁猜测,究竟陪伴自己度过这漫长的大学时光的舍友们,分别都是来自何方神圣?具有何等技能?当我见到她们的真容,了解她们的个性,彼此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学的第一份来自陌生朋友的温暖,感受到了同学们真诚。这初入大学的滋味,甜甜的。
在接到广航的军训通知时,心里的兴奋和忐忑偷偷的涌上心头,心里巴不得快点开始大学军训生活。第一天参加军训,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兴奋与热情。军训,便意味着要开始从懒懒散散的生活习惯中投入到这紧张、充满纪律性的训练中。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我们一班陌生的人要学会团结统一、互助互爱,参加严格的训练,接受阳光的洗礼,面对种种的考验和困难。这初入大学的滋味,辣辣的。
自从踏入广航,意味着新生们要学会独立,有点想家,又有点想念亲人朋友。面对着新学期的一张张新面孔,往日同学的身影就不由自主的在我脑海中浮现,面对着食堂的一碟碟饭菜,往日妈妈做的菜仿佛就放在我眼前。初到广航,有着许许多多的不了解、不懂得、不知道……这初入大学的滋味,苦苦的。然而就在我们觉得困惑不已,“头顶长草”的时候,辅导员、助理班主任都会及时给予我们解答,耐心为我们说明,指引我们前行的正确的航向,令我们新生感受到了来自广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团结,让我们初涉大学的莘莘学子不再迷茫、不再困惑,仿佛在浓雾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看清了前方的道路。
广航,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要在这美丽的校园、团结的大家庭中,品尝这里的各种滋味,融入广航这个热情包容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实现我的理想,达到我的人生目标。我相信自己会一直进步,我会努力加油的!
强化安全检查 营造和谐校园 ——后勤管理处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
后勤管理处
为加强后勤保障工作的安全,根据后勤管理处的工作部署,后勤管理处在国庆假期前全面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工作。
后勤管理处史晓强副处长对此次安全大检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二要“全覆盖、零容忍”,保证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后勤管理处党支部韩跃进书记强调要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对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实现安全责任全覆盖、真落实,切实保证后勤安全运转。
9月28日,后勤管理处开展了安全大检查。此次安全大检查围绕三个校区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食堂安全检查。检查人员重点查看了食堂的卫生情况、食堂设施摆放、食品存放和防鼠灭害情况等;二是对校园公共区域、教学楼的水电设施、高压电房、热水泵房及电梯等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三是检查学生宿舍的用电安全;四是检查校园安全及绿化保洁,排查围墙、校园周边安全隐患;五是检查交通车辆安全、传染病防控等。
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逐项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隐患责任人、整改时限和预防措施,切实堵塞漏洞,确保安全,为学校安全和谐创造良好环境。
以就业为导向民航高职院校教改构想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 綦 琦 副教授
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2014年,为了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教育部领导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的讲话。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相关文件精神。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航院)作为民航局直属行业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兼具服务民航强国战略和引领高职教育创新的双重使命。从 “十三五”发展规划构想和创建“省一流高职院校”的行动上看,广航院正在理论探索并创新实践着基于民航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力争为民航强国和地方经济持续培育出更多符合行业要求、助力地方发展、体现民航高职特色的优秀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为民航高职院校教改明确目标
教育部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行业企业的目标。就业是结果,就业的关键在于院校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归根结蒂在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能切实紧跟行业企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也就随之实现。广航院作为高职院校,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作为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我院还应紧密围绕民航业大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持续为民航一线岗位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优秀人才。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广航院各专业学生从事民航岗位群工作的核心就业能力的养成。即:以就业为导向为教改目标。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民航高职院校教改思路
要实现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是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系统、可行且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教改思路。以下简要阐述笔者从学院教学实践和高职教育发展的综合维度对民航高职院校教改思路的创新思考:
1.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建设,为办学升级夯实基础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内容。广航院作为行业院校还应在教学管理方面充分体现民航行业特色、尊重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对接专业岗位具体要求。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办学和优化教学管理程序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广航院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建设。例如:根据企业最新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动专业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创新基于学生体验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最终为广航院升级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夯实人才培养的能力基础。
2.增进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多维度支撑
“立足民航,服务地方”是广航院办学的宗旨。如何更好地利用行业院校更加贴近民航企业生产实际的优势,尽快构建起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建议可以在甄选现有校外顶岗实习企业的基础上,强化与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中国航信等珠三角民航核心企业的业务部门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具体可行的产学研项目为纽带,积极引导我国民航标杆企业参与到广航院教改工作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在实习岗位提供、岗位标准导入、教师能力提升、联合项目研究、实训教室建设等多维度的软件和硬件支撑作用。
3.重视校内实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前者强调学生的从业技能提升,而后者专注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技能培养是需要实际操练的设备设施和模拟企业的生产及服务环境作为保障的,这要求重视校内实训课程数量和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是教改的关键内容。切实做好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是广航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视。近些年,大部分民航企业要求实习和就业无缝衔接,这客观地推动了广航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前移。即:校外顶岗实习面试就是学生初次就业选拔。笔者建议:应高度重视这一新趋势,把第三、四学期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养成作为以就业为导向教改的工作重点。这就倒逼院校要更加关注校内实训课程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专业教师联合实训教师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实训课程,进一步增加、提升各专业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数量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