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航空安全员第二期定期训练顺利开班
继续教育学院
4月18日上午,2018航空安全员第二期定期训练在我校机场路校区顺利开班。来自南航、厦航的153名学员参加训练,南航保卫部朱小武副部长、厦航乘务部赵磊副总经理、南航训练处贾晓枫处长、学校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党总支蔡昌书记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继续教育学院罗亮生院长主持。
典礼上,蔡昌书记对参加本期培训的114名南航学员及39名厦航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作为民航局直属院校,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希望通过训练,校企通力合作,形成交流、成长、友谊、调整四个层面的平台,在紧抓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南航保卫部朱小武副部长对学校航空安全员训练工作的成效、管理给予肯定,希望全体队员做到安全第一,用空杯心态参加训练,做到守纪律、遵规章、勤学习、补短板、严管理、重党性、保通过,最终学习有进步、技能有提高、友谊有提升。
厦航乘务部赵磊副总经理感谢院方所做的工作,希望全体队员严格按照要求,遵守校方规定,严抓落实,共同学习交流,争取优异的成绩。
本期训练将一如既往,坚持安全第一、严格管理、科学训练,争取在局方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赤坭校区开展“无毒花都 青春同行”禁毒宣传
保卫处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学生以及教师的禁毒教育,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提高青年学生抵御毒品的意识和能力,4月18日下午,学校保卫处联合花都区司法局、赤坭镇政府在赤坭校区K3-106教室开展了“无毒花都 青春同行”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学校校长助理黄宝珍,学生处处长陈伟民、花都司法局副局长曾洁明、赤坭镇党委书记韩海平,赤坭镇司法所、禁毒办、法宣办和学校保卫处、二级学院学工办等相关领导以及赤坭校区辅导员、近160余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分四个部分进行:一是学校校长助理黄宝珍致辞,对花都区委、赤坭镇政府和我校开展的镇校共建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在场同学们提出了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花都区司法局副局长曾洁明、赤坭镇党委书记韩海平分别作讲话,指出每位青年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我做起,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二是赤坭镇禁毒办主任讲解了毒品常识,针对毒品的定义、毒品的种类、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传播渠道及吸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如何远离毒品、如何防范毒品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播放的宣传教育片《毒品的危害》,让在座的与会领导与青年同学了解有关吸毒者在吸食毒品后所发生的种种极端危害社会的行为。三是护校大队学生代表林嵩哲宣读《禁毒倡议书》,并带领同学们进行禁毒宣誓,表达了同学们向毒品“说不”的决心,号召青年学子要牢记誓言和领导的教诲,用充满健康活力的青春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四是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学生一起参观了常见毒品与合成毒品仿制品的展览。
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校青年学生抵御毒品的意识和能力,让广大师生自觉筑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防线,促进健康成长。
落实“十三五”规划 推动学院发展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召开“十三五”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专题讨论会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
4月9日,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召开了“十三五”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专题讨论会。会议由学院张建超院长主持,各项目的负责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十三五”是飞机维修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历史阶段,同时也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为了更好地将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做精、做细,张建超院长首先宣读了民航局关于“十三五”建设的2018【25】号及2018【773】号文件的精神与要点,并将学院申报的飞机维修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作了详细解读。张院长结合自己的项目建设经验,总结了前期各项目的研讨及修订情况,对各项目负责人的下一步修订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张院长强调,虽然大家各自的子项目方案已基本描绘出了未来的蓝图,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在可实施的基础上注重“品质感”和“设计感”,力求下一步制定总体方案时,不会有疏漏。
据悉,飞机维修工程学院申报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室、飞机部件修理实训室以及飞机维修专业研究实验室,三者各成体系又有机统一,是学院“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可分割的三驾马车。
浅析构建高品质民航旅客服务标准体系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 綦琦 副教授
一、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对高品质航空服务的新标准
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最大特征就是发展高质量和服务高品质。发展高质量是方法路径,服务高品质是实现目标。高品质航空服务的根基是飞行安全。五年来,民航始终坚持持续安全发展,行业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保持双“零”记录,截至2017年底,全行业累计实现连续安全飞行88个月,5670万小时。高品质航空服务的保障是行业发展。五年来,民航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统筹谋划行业发展布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2.2%、11.4%和5.5%,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9.3%,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8.6%。高品质航空服务的动力是改革创新。五年来,民航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行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扩容增效,实施科教创新,改善服务质量,行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在扎实根基、优异保障、充沛动力的基础上,如何推进高品质航空服务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在与时俱进地完善、优化航空服务标准,以新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评价和监督为着力点,推动高品质航空服务在“软件”层面的持续优化。促进航空服务又从被动响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待,升级为主动引导和创造人民群众的消费升级和服务需求。
二、建设高品质民航旅客服务标准体系的意义
1.建设高品质体系是符合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服务品质是消费者对服务端期待和感觉之间存在差异的方面以及差异的程度。“期待”和“感觉”是极为主观的描述,这说明了服务品质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同时,服务品质又具有客观性或者绝对性,很多“软性”服务是需要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便捷高效的服务设备、优雅和谐的服务环境等“硬性”的外部条件加以支撑和保障。民航旅客服务品质也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双重特征”。出于管理的便利性和成果的易显性,民航业更多关注了旅客服务的客观和绝对的“硬件”而恰恰忽视了从消费者视角的主观和相对的“软件”。其结果是民航业提升服务品质不可谓不努力,消费者服务体验不可谓已改善。以消费者出行体验提升、增进消费者对民航旅客服务获得感为目标的民航服务品质提升路径乃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落实民航“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必由之路。
2.建设高品质体系是国家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9月5日颁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同时做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的准确判断和发展要求。航空运输属于交通运输领域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范畴,是落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民航业发展已经逐步由高速度、高数量向高效率、高品质发展转型换挡。高品质体系是航空运输领域落实国家质量提升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此外,高品质体系也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在民航旅客运输业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体现。
3.建设高品质体系是民航强国实现的关键指标。解决现阶段民航业发展遇到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实现民航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秉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推动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实现民航领域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根本基础是坚持安全第一,坚守安全底线;核心要义是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重效益向重效率转变;最终目标是以民航高质量发展实现民航服务高品质。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大国。单纯地追求高速度、粗放式的发展,不适合民航业现阶段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航空服务的期待,亟需要转变民航业发展思路和方式,加速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高品质升级。建设民航强国务必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民航发展高质量的试金石,航班正常与真情服务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息息相关,以旨在全力提升航班正常工作水平和人民群众对民航旅客服务满意度的高品质体系也自然而然成为民航强国实现的关键指标。
二、建设高品质民航旅客服务标准体系的构想
1.高品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高品质体系建设紧密围绕标准制定工作对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需要、服务民航强国发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着力完善航空运输服务尤其是民航旅客服务领域标准体系结构,平衡协调高品质体系的普遍适用性、发展前瞻性、基本可行性、消费引导性、需求创造性,逐步理顺各层次标准的职责定位,大力提升体系中各标准间的科学性、统一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切实提高服务标准的有效性。
2.高品质体系的建设框架。根据高品质体系的建设目标要求,现将高品质民航旅客服务标准体系构架展开为标准体系和实施体系两部分。标准体系是建设核心,实施体系是建设保障。标准体系部分是按照消费者能直接感知和接触的民航旅客服务的具体场景,将民航旅客服务按照乘机准备、出发机场、飞机客舱、到达机场四大服务场景,将高品质民航旅客标准体系展开为:乘机准备场景标准体系、出发机场场景标准体系、飞机客舱场景标准体系、到达机场场景标准体系。实施体系部分主要涵盖: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机制完善、实施监督程序、人才培养工作、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共五大模块,它们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制度设计层面上来共同保障标准体系的实施和落实,使得高品质民航旅客服务标准体系能切实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