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后勤保障 确保秋季有序开学  
  教师赴香港怡中航空地面服务培训心得  
  九大关键词,读懂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  
  腐草为萤  
   
年份

九大关键词,读懂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

 

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份纲领性文献。那么,宣传思想战线该如何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这份纲领性文献?让我们通过一组关键词找寻答案。

关键词一 发展成就

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

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关键词二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三 中心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关键词四 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五 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

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关键词六 重要职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

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关键词七 生命线——提高质量

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八 中国故事——治国理政、奋斗圆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关键词九 党的全面领导——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论民航真情服务底线思维的重要现实意义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  綦琦副教授

 

服务是民航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共同业务属性,服务精神是民航发展必需的软实力。民航服务的方法、方式、途径、外在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服务本质特征是一致的。注重服务品质、以真情对待旅客,这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真情服务其本质是以真诚的情感服务,是真实诚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的服务,是以发自心底的情感感动旅客而最终获得旅客认可的服务。真情服务底线思维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内容关键之所在。

真情服务作为“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个底线之一,绝对不能孤立地看待、思考和研究。“三个底线”是民航业回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谋划民航强国建设伟大事业未来发展的基本遵循路径。其中:飞行安全的底线是前提、是基础,廉政安全的底线是政治保障、是发展基石,真情服务的底线是发展的关键指标、建设的最终目标。正如冯正霖局长所说:“飞行安全也好,廉政安全也罢,实际上归根结底都是实现真情服务的基础和前提。真情服务是民航作为服务行业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坚持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同时,真情服务也是以旅客为中心的民航服务,消费者最能直观感受到建设民航强国成果的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航业建设成就获得感和满意感的最直接来源。

21世纪,民航服务一贯是高品质服务的代名词,民航服务也一直是各行各业纷纷效法、学习的榜样和标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航空公司加速引进飞机、新开航线,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快速增加,并于2005年实现旅客运输量1.38亿人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民航大国。2017年,我国航空公司旅客运输量达到5.52亿人次,同比增长13%。也正式因为跨越式的推进了民航大众化,民航服务相较于运输量明显发展滞后,民航服务品质也走下了“优质的神坛”。航班正常、票务服务、行李运输、特殊服务、餐食质量这五个方面,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民航旅客对服务满意度的短板。民航局以“真情服务”为主题,以提升旅客获得感为目标的民航服务品质提升工作也主要聚焦在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以航班正常问题为例,近几年航班延误一直都是广大旅客反映最强烈、投诉最集中、媒体最关注的首要问题。虽然从根本上是因为行业快速发展与空域资源不足的矛盾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民航业还是要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挖潜,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航班正常率,努力做好航班延误时的服务工作,让旅客切实感受得到民航业狠抓服务品质改善和航班运行正常方面的提高和进步。同时,民航“真情服务”也是践行当代民航人“发展为了人民”思想共识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一二三三四”民航发展新思路的最终目标。如果没有“发展为了人民”的正确发展思想、理念这个“1”,后面“二三三四”的实现、坚守、构建、补齐得再好其实就都等于“0”。人民也是构筑民航真情服务底线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航“发展为了人民”理念乃是中国梦在民航业的具象,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就是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服务中国梦、人民梦的早日实现。民航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民航干部职工,民航发展的客体更是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真情服务不应只局限于对民航干部职工的真情,其内涵也应包括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情。做好真情服务,信任是基础,监督是必要手段,真情服务最终要让数十万民航人和数亿民航旅客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民航真情。